中學IT創新實驗室的計劃目的是甚麼?

中學IT創新實驗室是一個計劃,旨在推動香港中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創新思維。這個計劃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推行,為公帑資助的中學提供資金,以提升校內的資訊科技設備和設施,並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

計劃的目的如下:

  • 向每所資助的中學提供最高一百萬元的資助,讓學校自行購置所需的資訊科技設備和專業服務。
  • 舉辦更多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加深同學對嶄新資訊科技的認識,例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等。
  • 建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為年輕人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此外,計劃旨在培養中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加強他們的創新思維,並營造資訊科技學習氛圍,鼓勵他們選擇相關科技領域的大專課程,並在未來投身創科行業。

如何申請IT創新實驗室?

申請IT創新實驗室的流程如下:

  1. 在計劃期內全年可透過官方網站(https://www.it-lab.gov.hk/en/application.php)在網上提交申請。
  2. 提交年度計劃書,詳細說明擬議的資訊科技相關活動、將採購的資訊科技設備和服務、預算細目以及資金的預期用途。
  3. 校長簽署並蓋有學校印章的年度計劃書硬拷貝必須在網上提交申請後的五個工作天內郵寄至資科辦一站式支援中心。
  4. 學校可在全年提交修改申請,以申請額外資助或修改已批准的活動。
  5. 審批時間一般從收到申請之日起約需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具體取決於申請的完整性、當時處理的申請數量以及評審委員會會議的安排。

請注意,雖然全年接受申請,但希望在3月31日財政年度結束前獲得資助或處理申請的學校應在2月1日或之前提交申請。學校也可以預先將申請草案提交給一站式支援中心以尋求建議。

甚麼學校符合資格?

所有公帑資助的中學,包括下列類型的中學均符合申請資格:

  • 官立中學
  • 資助中學(包括特殊學校)
  • 按位津貼中學
  • 直接資助計劃(DSS)中學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目前處於延長期,最新的資助期為2023/24至2025/26學年。

學校 IT 創新實驗室 (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及 小學奇趣 IT 識多啲) 申請指引

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的課外活動中需要專業服務的範圍是什麼?

資助計劃下的專業服務範圍包括:

  1. 資訊科技設備及基礎設施的採購及維護

    • 伺服器及客戶端硬件和軟件
    • 光纖及寬頻網絡
    • 雲端服務及儲存
    • 這些設備必須與擬舉辦的資訊科技相關課外活動直接相關且屬必需品
  2. 支援資訊科技相關活動的專業服務

    • 雲端服務及相關支援
    • 維護及學習支援的專業服務
  3. 舉辦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

    • 工作坊、研討會及短期課程
    • 本地參觀及體驗活動
    • 參與本地及非本地比賽
    • 舉辦展覽以展示學生的創新成果
  4. 培訓課程

    • 編程課程(如Python、APP開發)
    • 虛擬實境/擴增實境課程
    • 人工智能培訓
    • 無人機編程
    • 機械人技術
    • 資訊科技應用及數碼轉型

需要注意的是,用於採購資訊科技設備、基礎設施及相關服務的資助一般不應超過港幣50萬元(在整個計劃期內)。學校需要清楚地證明這些支出的合理性,說明其對於擬議活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設備及服務。

資助金額及可使用的範圍有哪些?

資助上限

  • 在整個三年資助期內(2023/24至2025/26學年),每所中學最高可獲得港幣100萬元的資助。

合資格用途

  1. 採購及維護資訊科技設備及基礎設施,如伺服器、硬件和軟件、網絡設備、雲端服務等,這些必須與擬舉辦的資訊科技相關課外活動直接相關。
  2. 獲取相關的專業服務(如雲端服務),以支援資訊科技相關的活動。
  3. 舉辦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例如工作坊、研討會、短期課程、本地參觀及體驗活動。
  4. 參與本地及非本地比賽和舉辦展覽以展示學生的創新成果。
  5. 支付與這些活動直接相關的營運開支及行政費用。

限制

  1. 一般而言,用於採購資訊科技設備、基礎設施及相關服務的資助不應超過港幣50萬元。
  2. 與擬議的資訊科技創新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全校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或電子學習網絡基礎設施不在資助範圍內。
  3. 非本地遊學團、與資助活動沒有直接關聯的教師培訓、使用資訊科技支援一般教學以及紀念品和獎品等宣傳品通常不在資助範圍內。

申請後學校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參與學校在申請獲批後需要承擔以下責任:

  1. 計劃管理

    • 負責規劃、管理及實施資助計劃下的活動
    • 指定一名老師負責計劃的策劃、管理和推行,並在負責老師有變動時通知資科辦
  2. 財務責任

    • 承擔計劃結束後因採購資訊科技設備、基礎設施及專業服務而產生的長期經常費用
    • 設立獨立的銀行帳戶(受資助、DSS及按位津貼學校)或使用獨立的用戶代碼(官立學校)
    • 從資助中賺取的任何利息必須用於計劃用途
    • 在計劃結束後三個月內提交經審計的最終財務報告
    • 未使用的資助餘額必須在計劃結束後退還給資科辦
  3. 報告責任

    • 每年八月或之前向資科辦提交年度報告,說明活動詳情、設備和服務的開支及使用情況
    • 連同來年的計劃書一併提交
    • 報告應包括參與活動學生的級別和人數以及使用的場地等統計資料
  4. 資產管理

    • 保存並定期更新適當的記錄以作庫存管理
    • 將成本達港幣1,000元或以上且使用壽命超過一年的資訊科技設備或物品記錄在資產登記冊中
    • 一般不允許在購買後的三年內將資產轉售以獲取利潤
  5. 採購程序

    • 遵循公開、公平及具競爭性的程序
    • 遵守教育局及政府發布的相關指引
  6. 知識產權

    • 參與學校保留根據計劃創建或開發的任何材料的知識產權
    • 但需要授予政府非獨家、免版稅的許可,以使用、複製和傳播這些材料用於教育和推廣目的

有哪些成功的申請案例?

成功申請的案例多樣化,展示了計劃支持的資訊科技相關活動的廣泛範圍:

  1. 編程相關

    • We Can Code(中一至中四學生工作坊)- 資助金額:$510,000
    • Python編程訓練營及應用開發課程
  2. 新興技術課程

    • 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課程
    • 物聯網及智能家居課程
    • 人工智能專題研習
    • 探索人工智能及雲端科技 - 資助金額:$550,000
  3. 多元化技術課程組合

    • 3D圖像製作、機器學習入門、人工智能基礎、無人機編程等綜合課程 - 資助金額:$911,836
    • 涵蓋Python編程、遊戲設計、人工智能應用程式開發、虛擬實境、物聯網等的廣泛工作坊及課程 - 資助金額:$979,700
    • 多個培訓課程包括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基礎人工智能製作、智能機械裝置製作、AI-900證書、Python訓練營等 - 資助金額:$1,000,000
  4. 競賽及實際應用

    • 學校參與並在各種機械人比賽中獲獎,例如CREATE美國公開機械人錦標賽和香港青少年機械人大賽
    • 手機應用程式編程和虛擬實境遊戲設計項目

計劃的最新資助期是什麼時候?

計劃的最新資助期為2023/24至2025/26學年,為期三年。此為計劃的延長期,原始資助期為2020/21至2022/23學年。計劃持續獲得政府支持並延長,反映了政府對資訊科技教育的重視和對計劃成效的肯定。

中小學AI人工智能課程

itlab report
大學講師教學團隊

蘊思智能的教學團隊經驗豐富,包括各院校講授碩士生AI 課程的大學老師

博士級專家制定課程

蘊思智能的博士級AI 專家團隊,提供最專業的人工智能課程

科研機構認可

蘊思智能開發的教學平台獲數碼港及HKTech300支持。蘊思智能亦是生產力局的STEM 教育伙伴